吃出健康爱不离口甘之味
2023/9/21 来源:不详甘味食物主要指带有甜味的食物,但也包括一些味淡的食物。这类食物是人类获取营养的最主要的食物,如玉米、小麦、大米、大豆、土豆、红薯、胡萝卜、大枣、砂糖、蜂蜜等,都是代表性的甘味食物。在五味中,甘味和其他的“成员”相比,是我们最广泛摄入的食物,也是五味中对人体损伤可能性最小的食物。因为在五行中,甘味属土,而大地乃万物之母,孕育了自然界的一草一木,所以归属土的甘味,对人体的补养作用也最强。这也是中国人习惯以五谷类的食物为主食的原因之一。相信大家都有这样一个体会,大米、小麦、玉米、小米等谷物做的食品,咀嚼到最后,都会觉得有淡淡的甜味,那是大多数五谷皆生于土中,为甘味之品的缘故。当然,也是因为这些食物均属于微甘之味,则甘而不过。同时,常用的补药如人参、红枣、山药、桂圆等,也多为甘味之品。大多甘味的食物相对于五味中其他味道的食物,给人的感觉是最为愉悦的。那么,甘味的食物都有哪些作用呢?
甘味食物能够长养气血,温中补虚。由于甘味归属于脾胃,所以多能补中焦脾胃之虚。通过改善脾胃的作用,还能够对其他脏腑产生间接的补益作用。对于气血不足、体质虚弱的人,平时饮食中适当增加一些甘味的食物,能够强身壮体,逐步改善体质。
解百药之毒。对中医有了解的人都知道,在用中药组方治疗疾病的时候,使用频率最高的一味药就是炙甘草,运用的就是甘草“调和众药”的作用。众医家喜欢在自己的方中加上适量的炙甘草,就是因为考虑到甘草味甘,性中和而缓,入脾胃,可以缓解其他药物的偏性与毒性,使方子中的众多药材的药性趋于平稳。除了甘草可以解百药之毒外,常用的解毒之品还有红枣、蜂蜜。比如,在煎煮生附片、四川乌头等大毒之品时,必须要与蜂蜜同煮方可,否则服用后就会出现唇麻、手麻等症状;煎煮生半夏等时,常加入红枣。
缓解疼痛。甘味性和缓,疼痛多属筋脉拘急所致,用甘味之品可以缓急止痛。我们的方剂中,有很多治疗疼痛的方子就是用甘味药为主要药物。比如:《伤寒论》中用“小建中汤”治疗虚劳性腹痛,“小建中汤”即是“桂枝汤(方中含有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甘草)”加饴糖克组成的方子;用“芍药甘草汤”治疗小腿转筋的疼痛。同样,人体各个部位出现疼痛,如头痛、腰痛、腹痛、肢体关节疼痛等,选用甘味药物,都能够取得一定的止痛效果。
对于甘味的食物,大多数人直觉地会想到甜的食物,这样一来,就给广大患有糖尿病的人群带来一个疑问:糖尿病患者适不适合吃甘味的食物呢?下面就针对这个问题,为大家作一个解答。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富贵病”的行列,糖尿病的患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糖尿病是一种由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糖代谢紊乱为主的全身性疾病,防治糖尿病的关键就是控制血糖的升高,少吃甜类食物是人们的共识。那么,甜和甘是一个概念吗?可以肯定地告诉大家,中医所说的甘味并不等同于甜味。虽然甘味食物中有一部分确实是甜的,但相当多的甘味食物却并不是甜的,也就是说,是不含糖分的。因此,糖尿病患者应当注意,不能因为不能吃甜的,就认为凡是甘味的就不能吃,从而缺失了甘味食物为人体带来的众多益处。但有一点是值得注意的,那就是甘味食物在口中停留久了,会伤牙齿。因此,吃了甜食,一定记着刷牙漱口。
甘味食品中,微甜或者淡味的食物是我们应该常吃的。适当的甘味补脾,但过甜则太腻,反而会阻滞脾的功能。尤其是小孩子,他们的脾功能相对于成人来说比较弱,需要吃适量甘味的东西补一下,但千万不能多吃。孩子应该多吃面条、米饭、粗粮,这些才能够真正养脾,达到养生的目的。过甜除了伤脾之外,还会伤肾。因为甘属土,土克水,肾为水脏。如果吃甘味的食物太多,会对肾造成损伤。肾主骨,就会增加腰椎病和颈椎病的发病率。一般小时候格外爱吃甜食的人,长大反而吃得少了。这是人的本能选择。由于人小的时候脾弱,需要吃甜的,但是成人后,脾功能成熟了,如果还吃大量的甜食,势必就会造成肾的衰竭。